慈濟之行

(作者:李兆華醫生)

今年十二月初,智度會弘法德慈善莖基舉辦了一個小型的台灣六天五晚(四聖山)團。正團長是李焯芬教授。
我一看表格,二話不說便替我及太太報了名。然之後請假。
十二月八日乘第一班機鐵到機場。團友約二十人。
到達台灣第二天便到花蓮。智度會常務副會長,Dordor林張麗瓊女士說:「李兆華你是慈濟人,可否寫下今次到慈濟的感想。」既然是慈濟人,亦受大恩於智度會,雖然自知自己的中文水準是頗一般,也欣然認承。

吃過午後,便去花蓮的慈濟人文志業園區。下著一點雨。慈濟義工總是窩心的,已預備雨傘給客人。若有不足,他們寧願自己淋雨也要客人免雨。到達後,由一位義工帶領參觀。首先看「走廊上的圖片展」。我印象最深的是慈濟的國際救援。它在印尼耶加達的一條臭河救助災民。發展至提供住宿及學校。至此應已是很不錯,應無話可說。但它發覺當地居民因疑心慈濟的佛教背景,引致不肯給小孩就學,慈濟便再興建一所回教寺。這正是大愛精神,互相平等,跨越宗教。但這亦極有效,小孩上學了。若干年之後,更被印尼政府接受,成為了傑出的模範。這又間接導致當地華人地位的提高及促使印尼取消了一些歧視華人的法例。
此誠大乘佛教之度己度人之舉。不過,真正的教訓卻是若要度己,必先度人。
整個下午,再參觀其他花蓮的志業單位、慈濟大學,無語良師及慈濟醫院,­­當然,還有參觀靜恩堂。
一宿無話。到台的第三天一早便去靜恩精舍。靜恩精舍乃證嚴上人一貫修行之地。亦貫徹她一生的公私分明,律已以嚴的守則。整個靜恩精舍不大,上人的「大雄寶殿」更細。我估計只約三千方呎左右。內裏只有很基本的裝飾。一點不金黃,一點不豪華。它的莊嚴卻是感染人心的。它亦有很動人的緣起。話說上人起初在花蓮修行之地只是一所約一百方呎的草寮。其母見此,乃在此草寮旁買了此地供奉上師。
母親啊,她真偉大。
德明法師之後安排了證嚴上人接見我們。此中的因緣要多謝台灣的謝榮坤師兄。他與上人結緣甚深,所以通過他的緣份我們才可以見到上人,聽說上人剛兩天前才回精舍。上一整個月,她都在台灣其他地方授證。所以今次我們真是很有福氣。
上人向我們問侯,並鼓勵我們要精進慈悲。借此機會我向上人簡單的介紹了香港人醫會的發展及困難。我的國語不太靈光但我想上人是明白的。
時間眨眼即逝,上人向每人送別、祝福、送給每人一份紀念品。我站在最後,向上人說:「上人,保重」。並送上我的內心的祝福,更感恩義工朋友無微不至準備便當給大家在火車享用,下一站是參訪台中中台禪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