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08_戴少中

第一天分享

緣起緣滅?緣起不滅?
平凡又平凡的定忠,有緣能夠加入專爲專業人士成立的智度會,就很能體會到緣起的不可思議。在這一年多中親身體會到這麼多人間菩薩,爲佛教做了這麼多的弘法工作,定忠感受甚深,如没有這麼多像智度會的佛菩薩弘法利生,相信定忠亦不可能有機會得聞佛法,感恩一切爲佛法默默付出的菩薩。感恩!感恩!
定忠在未學佛之前,感受到人的層次是非常廣濶無邊的,包括技能、智慧、福德與心量。在加入智度會之後接觸到各位老師後,更能體會人的心量、能力高下是不可計量的。
亦越能感受得到,越有智慧、福德的人,越更隨和柔順、謙下慈愛是真實不虚的。
今次定忠接到林太通知希望大家都能花點時間,把自己從學佛過程中得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定忠過往都喜歡抄錄一些經、論文句和祖師法語跟大家分享,今次定忠可能亦只能抄集一些經典文句與大眾分享,當然抄集亦能看出每人的不同取向,定忠今次就先抄錄一些(六祖壇經)文句、偈語跟大家分享。

”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只此一句便令定忠種下與(金剛經)之緣。

”吾向汝説,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此句令定忠明白,學佛是爲了(出離生死苦海)。

”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這段文句令定忠生起莫大信心,自己雖然是下下人,亦是初學,但原來亦有(上上智),可能因爲這文句,才令定忠能不退心地學習佛法。

”汝既爲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爲汝説。”

聽經聞法,必需屏息諸緣,一心專聽方有實益。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爲大;故曰摩訶。”

世間法與出世間之法,確實不同。

”善知識!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煩惱即菩提)雖然時常有人説,但是否真能(煩惱即菩提)就很難説。

”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爲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願一切誦經者,皆能(隨文入觀,口誦心行)。

努力自見莫悠悠

後念忽絕一世休

若悟大乘得見性

虔恭合掌至心求。

禮本折慢幢 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比。

今天就抄到此處,

明天再與各位老師分享。

後學 定忠合十 頂禮

 

第二天分享

各位老師,善知識!吉祥!

定忠因爲在(中華佛教圖書館)讀過倓老的(影塵回憶錄)亦因爲(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的名字有”了義”兩個字,所以我就到佛哲書店請了倓老的楞嚴經講義回來,今天就想抄錄一些内容與大眾分享一下。

依(天台智者)大師,凡解一切大乘經典,必須要用五重玄義。以五重玄義,可以令解經的人不致於以凡濫聖,以小乘濫大乘,以權智濫實智,能去這些弊病。佛出世説法就是談玄説妙,完全不是説世間這個道理,他是用世間法要變成佛法,所以要談玄論妙才可以把世間法轉成佛法,轉就難説了,因爲人的根性不同,可以多轉、少轉,不能全轉,所以這五重玄義可以作爲醫病的妙法,作爲方便容易明白這個經的道理,佛出世是談玄論妙,以玄妙可以改正人的習氣,一概學的都是錯習啦!錯習了(這個),人就得受苦,所以要改正習氣,必須用佛法才行。

從祖師這段文章知道”五重玄義”的重要。以後看經都很重視(五重玄義),亦很重視”談玄論妙”。

改變過來如何呢?到如何究竟呢? 就得説一個妙法。這妙法不容易易了然,因人的心對著這個妙法距離的太遠了。所以就得先説這個玄義,由這玄才能夠發掘這個妙理。怎麼叫玄義呢?這個(玄)字就是解釋用這句話叫(了不可得)。怎麼叫了不可得呢?就是明明了了的。心理明白了,明白了什麼?明白不可得。我們這個世間人的知見,他都是有得的心。哎哟!我得了道啦,這都是隨著人情説,他不是叫你有所得,那幹什麼呢?就是叫你放下你學的這些東西,全不對呀!都是吃虧的門,你把他放下了,你就得自在,没有煩惱、没有痛苦啦!就是這個意思,即是叫人放下。但要人放下你得説過妙理,這個好處人不容易接受,不容易接受怎麼辦呢? ? ?

經文有一段説到:(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

阿難尊者遇難,讓佛把他救出來。因什麼遇難?這都是尊者有缺點的地方,他多聞但不願意修行,也没有起觀念,這是他的錯處。  看到這裡定忠真的非常慚愧,自己不單”修觀想不得力,就是念佛亦是悠悠閒閒的念,何曾真實用過功呢!真的感恩林太給我這次反醒的機會。從今開始真的要努力反醒改過,認真改過。

楞嚴經有很殊勝的修行方法,這個留待明天再跟大眾分享。

感恩各位會友慈悲忍耐,定忠只是抄集一些經教與大眾分享。

末學 定忠合十頂禮

 

第三天分享
各位老師、善知識,早安吉祥!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大勢至菩薩的根大圓通與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定忠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個圓通是:(周利鼻根)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遣後,得後遣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爲第一。    ”佛陀愍憐他愚笨,教他安居調出入息,不需要記憶經文,找一個房子,安安靜靜的居住,調出入息,知出知入,就是觀念這個修行,他觀這個氣息,觀來觀去得很微細,很安然,由此就豁然開悟了,他見到諸行刹那世間上的事情,刹那之間就完了,他心裏豁然貫通得大無礙,得到廣大無邊的無障礙了。(今天我等是否願意找一個房子,安安靜靜的居住,調出入息呢?)
第二個是:普賢耳識圓通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爲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别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説本因,心聞發明,分别自在,斯爲第一。
”普賢菩薩是法王子,只要我們發心修普賢行,普賢菩薩皆來摩頂加持,就算我們業障深重,不知不見,菩薩依然暗中護持,令我等成就。祝願一切佛子皆發心修普賢行。”
第三個是:月光水大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爲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觀於水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復,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刹,諸香水海,等無差别,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當爲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窥窗觀室,唯見清水,遍在室中,了無所見。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中,激水作聲,顧盼而去。我出定後,頓覺心痛,如舍利弗,遭違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漢道,久離病緣,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將無退失?爾時童子,捷來我前,説如上事。我則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童子奉教,後入定時,還復見水,瓦礫宛然,開門除出。我後出定,身質如初。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别。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爲第一。
”初看此圓通感覺很妙,亦明白修行必須有善知識護法。自身更不要做些如童子般愚昧之事。”
楞嚴經就跟大眾分享到此,明天再跟大眾分享,定忠與諦老的因緣。感恩大家!
末學 定忠合十頂禮
第四天分享
各位老師、善知識,早安吉祥!
今天定忠與大眾分享一下,我與圓覺經和諦閑大師遺集的因緣。亦是因爲”圓覺經”有了義兩個字,所以定忠便用心細讀”圓覺經”,當讀畢全文之後,就請問前輩師兄,有那一位法師的注解可以介紹,師兄就送給我一套”諦閑大師遺集”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師所説圓覺經的(五重玄義)。
此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自始至終,所談者無非”圓覺”,此二字最宜注重。不可作文字會,須從自性觀,圓覺之性。
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是爲依教起行。 彌陀以念佛爲行。華嚴以廣修十度爲行。本(圓覺)經則以修止觀爲行。
門乃入道之門。
從空門入,而理證真空。
從有門入,而理契妙有。
藏教多用有門。通教多用空門。
别教多用亦有亦空門。
圓教多用非有非空門。
大方廣,即理。
圓覺,謂圓照清淨覺相,即行。
修多羅了義,即教。
(顯體)須辨體;恐人於經之精義,未能堅確信仰,故須辨。名乃假名句,名即是假,若不得體,名如糟粕。尋名得體,故體在名後。以修合性句,終日所修,皆不離性,故能合性。
須知體;謂苟經體不明,則尋經失旨,事同提婆達多,雖讀六萬法藏,不免現身墮獄。若明經得旨,如周利槃特,但誦一偈,現身即成阿羅漢果。須明宗;前辨體,是顯性。今明宗,是示修。全性起修,故不二而二。全修在性,故二而不二。須知樑柱喻宗,屋空喻體。由有樑柱,方得屋空受用。故次體之後,須明宗也。(論用)正論用;用者以功能爲義。經有體宗,必有利物之功能也。此經以離幻證真,得入平等爲用。經云:(應當遠離一切幻化,乃至得無所離,即除諸幻)。又云:(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普覺章云:(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現逆順境,獄如虚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如是修行,方入圓覺)。又云:(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等。皆此經之力用也。(判教)言判教者,教乃聖人被下之言,判是分别異同之致。如來一代時教,所説法門。我聖祖智者大師,以通别五時,兩種四教,而判釋之,昭如日月。言兩種者,一化儀四教,謂頓、漸、秘密、不定。二化法四教,謂藏、通、别、圓也。别五時者,一華嚴時,佛初成道時説。二阿含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合爲一時,法華次般若説,涅槃爲最後説。是爲别五時也。通五時者,如來説教,原無定時。惟以眾生根機不等,所謂一音説法,同聽異聞。且如一座之經,尚有頓漸大小偏圓權實之異,何况五十年所説,豈得隔歷不融耶?是知大士結集法藏,隨類收經,其間有文通者,有義通者,按類結歸,别時部屬。所以每部之經,年日尚難定指,况一代之多,安能各拘年限哉?知此五時能别意已,然後以兩種四教,歷時分别,自然無有錯謬。
(正判此經)原夫諸佛出世,教必投機,機有萬殊,教亦何定。故五時必須兼論通别,八教必須互相組織,方收萬有不齊之機。而聖祖大師語意俱圓,後人承用不免偏執,知五時之别,不知五時之通,知開顯之必待醍醐,不知毒發之通前四味。所以紛紛諍論,無有了期。今更略出其意,以爲判教綱維。蓋羣機雖復無量,大約不出四種:一者最利,始終皆見於大。二者最鈍,始終皆見於小。三者利而仍鈍,雖不終小證,然必備歷五時,方於法華入實。四者鈍而仍利,雖不即見華嚴,然於般若,方等,便得悟入。或於阿含,便能密入。且如今經。世尊欲説經時,即入法性三昧,菩薩分證法性,亦入如是定中。不起此定,現諸威儀爲諸末世眾生,請問如來因地發心,修因證果。如來教以悟淨圓覺。可見此道人人有份,不簡機,不擇時,因緣湊合,即便悟入也。”大乘種子,能殺無明父滅貪愛母,故謂之毒。
一飲一食無非緣起,今天我們能得到的或得不到的,皆是因緣。
佛法博大精深,就是飲食亦有很大的學問,今天我們大家吃一碗飯,有人在培福亦有人在消福,更有人能成就道業。
飲食並非貪著食物的味道,是爲了維持我們的色身,用作修行之用。五觀堂能令大眾吃飯時亦在修行,真是祖師的智慧。
一切法無非緣起,善用因緣,能創造因緣更重要,發願迥向就是創造因緣的方法之一。 祝願眾生都能有智慧的飲食。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天分享

各位老師、善知識,早安吉祥!

今天定忠與大眾分享的是:(梁皇懺隨聞錄)台宗後裔 諦閑講 副講寳靜輯 學者比丘誠一、常靜 居士 遠凡錄

慈悲道塲懺法

這一部慈悲懺法。自古至今,祇知禮誦,代人超薦先亡,而不知宣講宏揚,以自懺悔業障。但知他有身,不知自亦有身。但知他有苦,不知自亦有苦。但知爲他以求安樂,不知自亦可以求安樂。可謂冠履倒置,顛倒甚矣。當此浩劫時代,非懺悔不爲功,故今本寺,發心演講懺法,然講懺與經,少有不同。講經、例須先釋總題,别開玄義。講懺、必須先明香讚,次釋恭聞。

先香讚者:”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此讚文爲諸讚之冠,可謂善妙之極點也。爐名寳鼎,香號旃檀。乍、纔也。熱、焚也。香體周徧。用亦如之。所以一片旃檀,纔入寳鼎故得法界蒙熏。法界者、盡虚空界也。用從體起,修逐性圓。性德橫徧豎窮,故修德充滿法界,無處不蒙其熏也。諸佛者,即指十方世界,現坐道塲之諸佛。意謂虚空無盡,十方無邊,國土無央。現坐道塲之諸佛,不可勝數矣。海會者,佛爲説法之主,主必有伴。所謂三乘聖眾,護法龍天,法會無涯,猶若大海,故稱海會。會中主賓齊集,凡聖交參,無一不聞有馨香馥郁,故曰悉遙聞也。處指海會,凡有海會道塲,無不香雲普覆,下有雲臺,上有雲蓋,中有化佛菩薩,放光現瑞,故曰結祥雲也。誠意者誠、爲至誠。意、即心意。方殷與上乍熱照映,方與乍義同,殷、誠之至也。意云、我等求懺行者,秉至極之殷心,焚旃檀於鼎内,其香乍熱,而意方殷。正恁麼時,即是清淨覺地,身心寂滅,與諸佛之法體全身,平等不二。故感諸佛現全身也。梵語南無,此云皈命,菩薩摩訶薩,便是雲蓋中之化佛菩薩。我等理須舉身命而皈投也。   ”香讚”每星期念佛共修都會念誦但少有聽聞講解,所以與大眾分享。”梁皇懺文就不與大眾分享了。

末學 定忠 合十頂禮

 

第六天分享

各位老師、善知識,早安吉祥!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瞋癡

定忠今天本想和大家分享一段 演培法師 的”金剛經”自序,但最後還是決定跟大家分享(演培法師)的梵網經較好。

這次講梵網經,還有一點特别深意,就是前所講的(金剛經)其思想理論是屬於空方面,如果不善解空,那是很危險的。

龍樹大士説:(信戒無基,妄想憶取一空,是爲邪空)。現在來講梵網經菩薩戒,使諸位知道,雖然萬法皆空,但因果不壞,個人的戒行,仍不可忽視,正好以濟(妄想取一空)之弊!所以諸位聽過金剛經再來聽梵網經菩薩戒,相信對諸位有很大受用。

在小乘説:戒是正順解脱之本。

在大乘説:戒爲無上菩提之本。

當然,真正得解脱和證菩提的,尚有頼於無漏智慧,但最初的基礎不能不説是戒學,由於戒學的種種限制,使你心念不得向外奔馳,而逐漸的獲得内心安定,於是便從安定的心境中獲得無漏智慧的開發,然後再運用般若慧劍,割斷無始的無明繩索,始得坐上解脱床,始得安坐菩提座。所謂:(由戒生定,從定發慧),確是不易的次第,誰也不能躐等的。可見高層的慧固然重要,基層的戒尤爲重要。如果基層的戒,没有打得鞏固,中層的定,高層的慧,都不可能在行者身上出現的。瓔珞本業經説:(一切眾生,初入三寳海,以信爲本,住在佛家,以戒爲本)。這是向上、向善、向光明、向解脱的起點,不容有點忽視!大涅槃經説:(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修持淨戒。若持此經而毁淨戒,是魔眷屬非我弟子,我亦不聽受持是經)。”以下是梵網經的偈誦”

明人忍慧彊 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間 安獲五種利

一者十方佛 憫念常守護

二者命終時 正見心歡喜

三者生生處 爲諸菩薩友

四者功德聚 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後世 性戒福慧滿

此是諸佛子 智者善思量

計我著相者 不能生是法

滅壽取證者 亦非下種處

欲長菩提苗 光明照世間

應當靜觀察 諸法真實相

不生亦不滅 不常復不斷

不一亦不二 不來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 方便勤莊嚴

菩薩所應作 應當次第學

於學於無學 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 亦名摩訶衍

一切戲論惡 悉從是處滅

諸佛薩婆若 悉由是處出

是故諸佛子 宜發大勇猛

於諸佛淨戒 護持如明珠

過去諸菩薩 已於是中學

未來者當學 現在者今學

此是佛行處 聖主所稱歎

我已隨順説 福德無量聚

迥以施眾生 共向一切智

願聞是法者 悉得成佛道

梵網經菩薩戒終

定忠與各位善知識

之分享亦完成了。

後學 定忠合十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