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1-06_譚廣詮

這是我第一篇和大家分享的文章。
心在哪裏?心是什麼?

心 (mind)(consciousness)不是一種物質,沒有質量,沒有形相,不是一個實體。那麼,心是什麼?心只是一種功能,是一個覺察功能,能夠覺知外在的事物和內心的現象,它能感知和分辨各種不同事物和現象.

心生起後便會消失,生滅的速度極快,當心滅去後,下一個心便會連續生起.

心是無自性存在的,即是說,它不能自己存在自己.沒有外緣,它不生起,當六根和六塵接觸,心就生起。

心生起時會帶着各種相應的心所一同生起,心所就是心的內容,就是心理活動和心的狀態,至於心帶起什麼心所,  那是由外境和業決定的。

心本身是被動的,是被緣起的,至於什麼心生起是由外內緣法決定。外緣即外境,內緣即我們以往做過的業。

心內的顯相(影像),  好像在鏡中生起的影像。鏡中影像不屬於鏡,也不住於鏡,就連這鏡子,即心,也只是存在於一剎那之間而已.一切都只是表面有相,實際無相,只不過是浮光掠影,鏡花水月而已.

心是一切存在的基礎。我們看到的外在世界,是我們心識的產品,沒有心,世界就不存在。這些佛家的智慧,現代某些物理學家都甚認同.他們從量子物理學推斷出同樣的結論.

我們在生命的歷程中,就好像演員在戲中演戲或入睡了的人在做夢。 一般人沒有觀察心的能力,所以才會身在戲中而不知在演戲,身在夢中而不知在做夢。我們自己對外間的一切反應,都只不過是按照劇本要求,而一切的際遇只不過是劇本而已。但劇本並不是一早已鐡定的,如果我們有察覺力,劇本會隨我們的業而改變,故我們是絕對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劇本, 亦即是說改變自己的一生。
這是我第二篇文章的分享。

心的運作

就像地球有它的運作法則,心也
有它的運作法則或規則。以下
簡單地列出它的部份運作規律:

1. 心的活動重複又重複便會變成條件制約 (programming 和 conditioning), 以後就會自動的反應。例如學習某種動作時,譬如游泳、寫字和駕駛等等,每一下動作都在潛意識裏被登記下來,做得多了,便變成我們說的熟能生巧,也就是自動化發生作用了。

2. 我們最近的活動會最快在妄念中出現。

3. 當遇到某外境,心會立刻從回憶中看看以前有無類似的經驗,然後把以前的經驗轉做一些見解、感受和情緒出現在你現在的心識裡。所以,不要完全相信心告訴你的東西,它只是以前留下的經驗而已,你要看清楚才作最後決定。

4. 心對外境加上了很多東西,其中很多是不必要的,喜歡的加多一點,不喜歡的減去一些。不要百分百相信心對你說的話,這些話只是以前你的經驗造成的念頭,未必是真的。你要看着心的做作,因為心只是機械化地把以前的經驗重複了。

5.  心習慣性的去’雲遊’,自動化地去’雲遊’,在這’雲遊’的狀態中, 心便在條件制約中運作, 沒有智慧去分辨和作出有異於過去的決定。覺知和正念才是智慧的基礎,故我們需要學習覺知和正念, 要慢慢的增加活在正念中的時間。活在正念的當下中, 我們才能控制我們心不在條件制約中運作,真真正正自主我們的人生。

 

這是我的第三篇文章。

外境的不真實

我們看到外在的顏色,其實他們不存在外面。外面世界只有原子、分子, 他們卻是沒有顏色的, 到達我們眼睛的光子也是沒有顏色的. 同樣道理,外面世界也沒有聲音,只有空氣的震動。

呈現在我們六根的顯相,如形狀、顏色、聲音等等,包括我們的意根的感知,如概念、名稱䓁都不是存在外面,他們都是沒有客觀性物理性的.我們從五根感知外界色、聲、香、味、觸的世界,以為他們存在在外面。這是我們的誤解。其實他們都不是存在外邊世界的。

那麼他們存在於什麼地方?

答案就是,他們只是存在於我們心識中。 除心識外,他們不存在任何地方。 只是我們的心識創造了這個世界,如物質、時間、空間、概念、名稱等等。用佛家辭滙就是’一切唯心做’、’為識所變’,或稱’萬法唯識’。就是說,一切我們人類和所有動物所經驗的世界,都是我們或它們的心識所變現的。我們把這些心中的顯相向外投射,造成我們以為它們是存在於外面的。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錯覺,令我們看錯這個世界,以為它是一個真實的、自己存在自己(即自性存在)的世界。以為它是真實,令我們生起對它的貪愛,對不好的東西產生嗔心,對很多事物生起執着而不能放下,人與人之間產生很多磨擦,人際關係產生很多衝突,因而產生無限痛苦。

以上所說的請大家慢慢思考和審查,可能要花一些時間才能完全明白。
這是我第四篇文章分享。

生命是什麼?

生命是一個不停的變化過程,不停的流動過程。你在某個時空的存在,只是過程中的一個呈現,也就是這時空的一個現象而已。 沒有實在的個體的你.你只是在變化中的一個暫時存在狀態。

你只是個五藴的運作和活動,對你這個存在來說,世界就是五蘊而已.五蕴不停的變化和活動,你就覺得好像你在世界有不同的經歷,其實這只是五藴的活動和變化而已,是你自己對外境的反應而已。五藴的識、受、想、行 是指精神和心理的活動。先是有外境令我們的識生起,就有覺知生起去認知外境、分辨外境,隨之而來的就是想藴和受蘊。想蘊就是我們的思考、計度、評審等,受蘊就是我們對外境的感受,最後就是我們對外境的反應,就是行蘊,所以整個生命不外乎身體(色)和精神心理活動(五蘊活動), 而外在世界就是我們對它的認知、分別、感受和評價等等而投射出來的世界而已。故生命只是一個身心活動,沒有一個實體去經歷生命,因為我們的身心都是剎那變化,剎那流動,永不停留。外在世界也和我們生命一樣,都是剎那變化和流動,無一個實在固定的世界.

雖然是心創造出來的世界,但也要有外境才能造成.你和外界只是主客關係,只是因緣和合造成的關係,只是一個相遇的關係,只是一個某時空造成的關係.過去了就像過客般的離去,完全無實在存在.這一切好像一個畫面投射在一個心靈銀幕上一樣,影像過了就沒有了,好像流水般的流去了.
這是我第五篇文章分享

世界如何存在

世界不是好像你覺得它那樣的存在的。你以為有一個外在的、客觀的、永恆的、不變的、獨立的、不倚賴其他因緣條件而存在的世界。其實你覺得外面有一個獨立於你而存在的世界是錯誤的。如果沒有你,沒有你的心識,你經驗到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你看到的世界只是相對你的心識而出現的,其他人,其他動物看到的世界和你看到的都不相同。有些人看到這世界
是一個不快樂、黒暗、痛苦、沒希望的世界,但一些人看到一個光明、美麗、快樂的世界。不同的動物也看到不同的世界,老虎和獅子晚上也看到這世界,但我們人類則不能。

世界不是一個在你外面存在的世界,它是你自己心識把它變現出來。佛家叫這現象為「萬法為識」, 就是說一切我們人類和所有動物所經驗到的世界,都是我們或他們的心識所變現的。用物理學知識來説,眼睛所能接觸到的世界,一切都只是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 我們的眼識和意識把它們變現成我們看到的顏色和形狀,再加上我們加上去的標籤和名稱,說它們是人、山、水、樹木、河流等等,這世界才形成。眼識變現的顏色和形狀,加上我們意識加上去的概念,標籤和名稱等,形成這個我們看到的世界。我們聽到的世界、聞到的世界、嚐到的世界和身體觸到的世界也是如此的形成。

但要注意這些我們覺得在外面的世界,其實不在外面,是在我們心識之內,在我們內在的心識中呈現的。所有顏色、形狀、聲音、香味、舌味、身體觸覺等等,都是在心識中的一些顯相 ( appearance in the mind)。我們把這些心中顯相向外投射,造成我們以為它們是存在於外面的。

我們以為外面世界是真實的,便向外尋求快樂,我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我們自己心中製造的,不是真正的存在。在外面尋找到的快樂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和一個有條件的快樂。是一個要有適當因緣條件配合才能生起一個快樂,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的心要在一個喜悅的狀態。如果你的心是在一個負面、悲哀、憂慮的狀態下,外面發生什麼對你都不能產生快樂。所以快樂是從內心開始,先要培育一個喜悅、輕鬆、放鬆、安樂和自在的心,則外境發生什麼事,都不能動搖你的快樂心境。故此,最重要是通過訓練自己的心,例如用禪修等方法,令自己的心處於一個愉悅狀態,則快樂會自然產生, 不需依賴外境,都有一個自在的快樂人生.

除了以為外面世界是真實,我們也以為一些概念和知識是真實和真理。我們不明白,概念只是人類心識創造的,例如我們看到一隻“牛”,我們把它的型狀,顏色等等放入心和腦中,給它一個名稱叫“牛”,以後我們跟他人談話,只要說出“牛”,他們便能明白你在說什麼,你不需要帶一隻牛給他人看了,這是把看到的東西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of Seeing)。同樣道理,我們可把聽到的聲音概念化(Conceptualisation of Sound), 把某種鳥類(例如烏鴉)的聲音,放進心和腦中, 然後向他人說,我聽到“烏鴉”的聲音,他就會知道你說什麽,那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嚐到和接觸到的概念化和語言化,那麼我們就可以和別人溝通關於我們通過五根所得到的經驗。同時,概念也可能是抽象概念,例如民主、自由、公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人類意識所創造出來的概念。我們的生活中充滿概念和標籤,其實我們是活在概念中,這個世界就是概念的世界,我們就在一個概念的人生中。最後一定要明白,概念不是真實的,它只是我們通過心識創造出來的。概念是可以改變的,不是永恆的,不要執着概念,不然就是著相, 就是給概念結縛著你了。
這是我第六篇文章,也是最後一篇,謝謝各會友支持。

有覺知的生活 –  


       真實的存在,真實的活着

1.  有覺知的生命才是真實的生命,有覺知或感覺到當下的生命才是真實的生命.覺知除了當下之外,還要覺知一切外景和內景,包括感受、思念、情緒,這才是真正的活着,真正的生命,不然就像禪宗說的拖着屍體的生活.在一個迷迷懞懞的狀態生活,生存和死亡沒有什麼分別。

2.  一切活動都可以訓練活在當下,把自己帶囘當下,從虛妄不實的模模糊糊狀態下,返回現實中,真實中。無覺知內外,無覺知當下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3.  能覺知當下就能把我們帶回我們內在的家.回到當下就是回到你真正的家,真正的家就是此時此地此刻。能感受到我們內在的家,就能帶給我們快樂:生命的快樂,生存的快樂。快樂就在當下.所以應該感激當下的一刻.

4.  我們不斷的尋找未來,覺得有一天可以找到快樂就是未來.原來快樂就在當下,感受當下中的快樂,不要等到未來。未來是不存在的,未來是自己想像出來的,只有當下存在,要把握當下.

5.  生命中的每一當下都是一個獨特的時刻,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一個時刻.一切都只是在當下,除了當下,還有什麼?當下的內容什麼都可以,如坐禪、坐車、吃飯等,但無論內容是什麼,這當下都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的心不在當下,我們就會被妄念佔據我們.妄念的背後就是自我,自我會推動我們要去找一些東西,得到一些東西。我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看世界,要世界附合我們的喜愛,我們的見解,我們的 習性等,這樣煩惱就生起了.

6.  訓練活在當下,心在當下,則我們會減少妄念。因為每一下心都在當下,就沒有時間’雲遊’而生起妄念,於是產生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就會減少,我們便會生活得安樂自在。

7. 有覺知生活的好處
i.  妄念減少。因為你把心全部都放在當下,沒有多餘精力去生起妄念。 同樣的,你生起的情緒和感受都會減少
ii.  當你有情緒感受等生起,你即時回到當下,則情緒思念,感受都會慢下甚至停下來
iii 有覺知, 你馬上知道你在當下環境的反應,你可選擇不去跟隨,冷靜的去回應,避免生起情緒,破壞當時的氣氛.
iv.能覺知當下,你便能做回自己的主人,不給業或習性控制,不受到條件制約,這便是解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