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06-03_關志明

感恩給與我有此機會來分享,第1篇文章,背境是以印度恒河之水作為祈禱實況而寫了這一首歌曲,我深感榮幸,能夠與來自台北佛曲音樂人,陳振國師兄一齊在饒宗頤文化館【樂茶雅舍】,以廣東話及國語,互相來表演這首歌,別具意義,以下分享音樂的點滴和mp3,希望大家歡喜。
《望海》
創作,是一門藝術,靠的是一息間,用剎那去成就一首作品。當放入佛教元素,該創作就更接近心靈,音律和自性融為一體,《望海》便由此生起。

《望海》的詞是譚寶碩老師遊歷印度恒河後其感受而作的,當中描述著恒河之水對印度人是何等聖潔,藉著它來洗滌淨化心靈;卻又親身目睹恒河現貌是如何污濁與腐髒,但唯獨深信【祈禱】是心靈力量泉源,用虔誠的心去抵禦佈滿細菌的恒河,何其妙哉!然而從來沒有踏足印度的我,用心去接近歌詞內的意境,並輕輕抅彈出音韻,仿佛有一刻時空倒流,讓我走進了2500多年前,看到佛陀慈悲地走到印度恒河岸邊去化緣說法,普渡眾生的畫面。

曲與詞並存,亦不少得唱頌和演奏,去表達其歌曲。大同音樂,11年前,有幸和譚寶碩老師在香港公園樂茶軒即席演奏此樂曲。簫聲緩緩奏起,伴著抅弦琴聲,帶聽眾走進恒河之境,音樂和合的音聲中,互相交融,音聲在剎那之間生滅,因緣和合,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其攝心的震撼獲得聽眾一輪掌聲,當下圓滿亦非筆墨所能形容。

歌聲與音樂的共鳴裏,總能直達心性,由心靈深處喚起愉悅與感動,古詩亦有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佛性本自俱足,佛曲往往最能接近其根本,創作時更是,透過心靈的感觸去參無音無聲無量無限之道。

藉此分享兩種語言版本的《望海》,讓你們亦感受一下,當下恒河、當下清淨、當下淨土。

註:1. 望海 (廣東話版) mp3
乃是荃灣芙蓉山觀音岩慈善齋宴,於佐敦普光齋現場即興表演錄音。
洞簫:譚寶碩
結他/口琴/主唱:關志明

2. 望海 (YouTube版)
恒河圖片/字幕由一位素未謀面的網友~佛因師兄發心製作的。

3. 望海 (國語版)
收錄在《釋迦牟尼佛》金裝CD專輯
由台北【佛典音樂】監制發行
主唱:陳振國 /作詞:譚寶碩
作曲:關志明 /編曲:朱雲嵩
[29 May 0:47] 關志明: https://youtu.be/4dMZT6kg2rY

 
感恩讓我繼續分享第2篇文章,今回以『無住』為題來閱覽多位古今禪者的禪偈,其詩詞中充滿生命睿智和佛法力量,與及分享一首”禪心之歌”。祝福各位會友法喜充滿,身心自在!

無住淺說
住,即住著、染著之意;無住,即無住著也,指無固定之實體,或指心不執著於固定之對象,不失其自由無礙之作用者。

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證悟緣起時,為我們世人揭示:『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宇宙與人生,一切森羅萬象皆是自性真如的映現,我們的自性本來無住,本來清淨,卻因一念貪迷,生起能所、情識分別,而『住』著五欲 (財色名食睡),六塵 (色聲香味觸法) 之境,為世塵所染,見惑作業,於生死苦海流轉無有了期。

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曾自題曰:『這個癡漢有甚來由,末法無端為何出頭,嗟玆聖脈一髮危秋,拋卻己事專為人憂,向孤峰頂直鈎釣鯉,入大海撥火煮漚,不獲知音徒自傷悲,笑破虛空罵不唧[口+留],噫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在最後提及的兩句,虛雲老和尚問眾生的顛倒,為何『住』著而不明白放下,眾生的煩惱、悲苦要嘗透到那個時候才是盡頭?真菩薩心腸的百二歲虛雲大師,當年親筆恭寫《金剛經》四個大字:『應無所住』,並掛放在虛雲老和尚的紀念堂,來普渡眾生修行的精神和境界。也讓我們有緣一起來學習《金剛經》的智慧與參禪悟道,實踐虛老以菩薩摩訶薩的無畏毅力,以無著、不著相而行般若波羅蜜多,虛雲大師的修行證道事蹟,更成為近代佛門各宗派的典範。

憶記起衍空法師於十多年前,曾作一首禪偈曰:『孤葉本無隨風意,春臨那有嘗花情,寒暑今生任運轉,是年風光亦太平!』。一首禪詩,頌平常心是道!平常心也可看為無住的心,我們於行、住、坐、臥,乃至日常生活,人與事物都應以無住的心、平常心的態度去面對一切,把握事情在每個當下。於1995年,我曾在美國紐約,第一次聽到台北聖嚴法師的錄音帶,教導我們對事情的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樣便可更輕鬆、自在地生活每一天了。除此之外,宋代法演禪師的禪偈亦說出無住的義理來,看看法演的禪詩:『但得心閑到處閑,莫拘城市與溪山;是非名利渾如夢,正眼觀時一瞬間。』心無掛罣,人生處處都是美好的心境啊!

無住的心之智慧能斷除眾生的執著煩惱,如何能夠實踐無住的義理呢?找到溫綺玲居士曾筆錄一首詩偈,該首詩是大嶼山寶林禪寺聖一老和尚教導在家居士應如何去修行,即說偈曰:『是非憎愛世遍多,仔細思量莫奈何,寬卻肚皮需忍耐,豁開心地任由他,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寃家也共和,若能息卻心頭火,自然證得六波羅。』

溫綺玲居士再請教聖一老和尚,如何可豁開心地呢?老和尚答道:『量大!』即是有容乃大之意,繼而再問老和尚,這首偈是誰寫的呢?老和尚續答:『這首偈是彌勒佛造的!』

無住的心不是用任何文字可表達其內心清淨的境界,正是說出『佛法妙理,非關文字!』再送上一首宋代無門慧開禪師一首詩偈給大家欣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註:《禪心之歌》是由【禪心論壇】管理員,文觀賢師兄於2007年所作詞,再由我譜曲彈唱,放在【禪心論壇】網上啓播,該論壇幕後主持人是衍行法師,法師跟隨聖一老和尚出家修行多年,現簡居修行於美孚九華徑【禪心精舍】。https://youtu.be/udDh4G9AA4E
 

感恩讓我能繼續寫第3篇,多年前某一次晚會,李焯芬教授在台上說到人們去追求『真善美』,便銘記於心。今回試說肇論之《不真空論》,拙作只是對於真與不真的道理上,尋找一點記印,盼望各會友多多指正。隨文章分享一首音樂作品《空山》。

僧肇造《不真空論》的意思,是透過中觀學派龍樹菩薩說空的思想,以非有非無的雙邊否定的思考來闡釋諸法,即現象世界的萬事萬物,諸法所展現的森羅萬象,透過事物存在的本質都呈現非有非無,即不是實有化,不是虛無化,來指出事物皆為緣起的性格。由於事物都是依緣而生起,因而沒有獨立實在的東西,故是不真,不真即是空。

僧肇於《答劉遺民書》中引文說:『聖人不物於物,不非物於物。不物於物,物非無也。非有所以不取,非無所以不捨。不捨故妙存即真,不取故名相靡因。名相靡因,非有知也。妙存即真,非無知也。』

此文僧肇指出我們應視現象世界萬物為純然與實在的物,也不應視之為絕對的非無虛空的物。若捨棄物,我們便無處能體證得真理;若取著物,我們便會被所認知它的名字相狀所約束了。因此如能不捨棄物,我們便能即就其中體證得真理,就是所謂『妙存即真』。

世間現象萬物說是『有』,但一切卻不是真實、獨立不變而存在;若要說是『無』,一切皆是有形有象,既是有形有象可見,就不能說是一無所有,即是非真無,但又不是實有、實在恒存的東西,所以又非真有。非真有、亦非真無就是『不真』,不真即是空。

僧肇乃是龍樹菩薩所創立中觀的法脈傳承,師承鳩摩羅什,於公元三至四世紀,中觀學派以非有非無的雙邊否定的思考來對『空』的思想詮釋。僧肇透過不落二邊的中道般若思想把非有非無進一步闡釋為非真有亦非真無,這即是『不真』。故此『不真』之意,就涵蓋了非有非無,亦是中道,『不真』即是『空』的詮釋。

《空山》
詞/洞簫:譚寶碩
敲擊:侯海燕
曲/結他/唱誦:關志明

忘不了西藏的山,
天地蒼茫,連綿的峰巒,
這裡是地球上最接近宇宙的地方,
在這大地盡頭之處,我放聲呼喊,
喊聲在山谷中迴旋振盪,歷久不息!空山…
 

感恩讓我能回憶往事,續寫第4篇,講講是如何令我走進香港大學讀佛學課程。隨文章加插兩首音樂
作品,第1首是《愛的夢想》,而第2首是《靈山會》與智度會會友結佛曲音緣,感謝您!

《愛的夢想》
於本年4月21日的晚上,我在中華智慧學會以《身心美學》為主題的講座中,以木結他自彈自唱一首音樂作品~【愛的夢想 Dream of Love】這首作品收錄在個人CD專輯內。憶記起2003年,李焯芬教授已在荃灣弘法精舍當任為香港佛教學院院長,來自高雄佛光山~覺繼法師則安排精舍的弘法工作。精舍在某一次弘法活動成果展中,覺繼法師邀請我和Kindness 仁慈樂隊成員音樂表演,以兩枝Acoustic木結他和一枝低音Bass結他,一齊來演奏這首歌曲。當天精舍禪堂席上嘉賓有王堯教授、嚴寬枯居士與一班香港佛教學院的女眾學員與家屬等。活動後,更與王堯教授交談,我送他一本【愛的天籟演歌會】場刋,內頁印有這首主題曲~【愛的夢想】簡介與歌詞。我向王堯教授說,這是我們樂隊在香港文化中心的音樂表演,初次啼聲的原創音樂作品,亦是我在弘法精舍學佛後所寫的,也是其中一首我所喜歡的音樂創作。

王堯教授很少聽廣東歌,他看過歌詞後, 給與評論並說:『這是現代流行音樂,在你學佛後才創作這首歌曲,我也有興趣來研究,看看香港佛友們,歌詞所寫的內容有中文,又有英文啊!』

及後與王堯教授結交為朋友,我在學佛路上,從來沒有孤單!王堯教授講述他怎樣熱愛地去研究,走進敦煌探究20餘次,還到英國博物館去研究翻譯佛經,他曾成功翻譯一段佛經。當年他對我說,一生人能當上教育研究,是非常美好的事。就算老了,退休的日子,亦能在教育做點工作。研究的人生,是何等善美呢!2004年,我與王堯教授和他的太太在一次茶聚中,他鼓勵我在香港應該讀佛學課程,他對我說:『當你年紀大了,這些佛學的學問,便能夠在你生命中幫上大忙啊!香港人不應去做樓奴,該去做人生快樂事!』王堯教授道說出他一生熱愛教育,做學問研究,他一生中有這麼多賞心樂事,包括研究藏學及吐番文化等,及教育一班有成就的學者,這一切是他所熱愛的夢想和願力!

2005年12月,我正式被香港大學佛學研中心錄取修讀四年制漢文佛典課程。在上第一堂課,人生第一次踏進港大課室時,已看見港大佛學研究中心總監淨因法師和廣興法師站著課室門口來歡迎各位同學,場境很難忘,很感恩!

歲月如梭,2015年12月,王堯教授在北京病逝了,享年87歲。懷緬王堯教授與王太太教我們一家人,在弘法精舍包北方素餃子,回憶總是美好的。王堯教授是一位真情樸實的長者,一切從教育愛心出發,做學問研究是人生大道!謹此向王堯教授致敬!我更感恩,是我修讀【六祖壇經】英文班的導師~覺繼法師,法師曾教導我佛教基礎知識,亦給與我學佛的自由空間,曾在弘法精舍旁,舉辦了一場百人參與的佛曲素食音樂會,一切已成美麗夢想的回憶,感恩三寶!

愛的夢想 Dream of Love
詞/曲:關志明

大地朗月長夜空,寧靜寂寞誰瘋狂,
隱藏著激發自由理想,尋覓那顆愛心的呼喚,
尋覓愛的夢想,找到生命真理,
無限愛的夢想,啊~ 啊~
That’s Dream of Love, Ah…Ah… That’s Dream of Love

*心底裏燃點著光,讓它的光明照亮,
隱藏著無限愛心力量,尋覓那悅耳澎湃聲音,
尋覓愛的夢想,找到生命真愛,
無限愛的夢想,啊~ 啊~
That’s Dream of Love, Ah…Ah…That’s Dream of Love

註:1. 愛的夢想 (手機錄音版)
2. 靈山會YouTube,2008年5月,九龍區慶祝佛誕匯演~西九龍中心商場
3. 靈山會YouTube,2008年9月,真愛相挺演歌會~九龍牛池灣文娛中心
4. 靈山會YouTube,西九龍中心表演 mp3版
5. 靈山會,音樂CD專輯音檔
[1 June 0:13] 關志明: https://youtu.be/dM6uwR05VXo
[1 June 0:13] 關志明: https://youtu.be/mdocbRdMBFg

 

感恩讓我續寫第5篇,講講當年是如何參與佛曲創作。今回分享一首星雲大師所寫佛教歌詞《浮生若夢》的音樂作品,感謝您細聽欣賞!

 

人生是過客

2002年仲夏,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參加荃灣弘法精舍一個小組【讀書會】,學習星雲大師《迷悟之間》的文章~『人生是過客』。人在世上,從生到死,只是經過數十個寒暑,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空空而來,又空空而去。

 

星雲大師說出:『人生因為是世間的過客,有些人懂得珍惜生命,因此感歎人生苦短;有些人任意揮霍生命,因此埋怨人生苦長。』文章續說:『若能真正認識生命,必能了悟人生苦多;唯有自我主宰生命,才不畏懼人生苦空。』

 

2003年沙士疫症爆發,音樂唱作人【林浩】與余穎參加星雲大師佛教歌曲比賽,憑著一首《人生是過客》譜曲創作,於香港區決賽而獲獎,我亦有一首創作《分享》均獲被邀請到台北國父紀念館、高雄文化中心及佛光山參加『人間音緣』星雲大師佛教歌曲發表會,與來自全球五大洲75組的音樂作曲家隊伍,連續分組發表6天《人間音緣》音樂會,盛況空前,一時無兩!

 

星雲大師撰寫《人生是過客》的歌詞很優美:『宇宙天地,為我人生的逆旅;百代光陰,我是宇宙的過客…多少千古人物,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春去秋來,誰能在生命了悟人生苦多?日升日落,誰能為人間留下情義光輝?』星雲大師寫出,吾人應該自問的是:『我們能為人間留下一些超越匆匆的紀念嗎?』

 

及後我與【林浩】有許多次佛曲音樂表演,他彈琴,我彈結他,互相演奏。於2013年8月,【林浩】師兄因病匆匆離開人間,英年早逝,享年四十有四。他在佛曲音樂創作留下很多作品,全是【林浩】人生最美麗的音樂紀念。回憶起2003年【林浩】、余穎與我在佛光山,遠望著日落晚霞,是何等美好的時光!他的太太~余穎仍然繼續發光發熱,在不同的佛教活動場合,演唱他倆佛曲音樂作品,隨喜讚歎!

 

人生是過客,須苦短!能自主生命,不讓空過,活著就能發揮生命力。從去年十月的業餘時間裡迄今,我和關氏樂隊成員積極參與逾十多場次佛曲音樂表演,走訪佛教小學與中學、志蓮淨苑、長者護理中心、街坊福利會、商場、酒店宴會廳、酒樓齋宴、地區球場、社區會堂及前往澳門等地表演佛曲,給人歡喜!

 

人生縱然是過客,一期一回,從迷悟之間,分享快樂事,發揮音樂所長,不讓人生空過,留㸃美好回憶。今天我仍會擇善而執~『唱佛曲』!在匆匆歲月的人間留㸃紀念,感恩我87歲的老媽媽、太太和一對仔女!感恩三寶!

 

浮生若夢

詞:星雲大師 /曲:關志明

錄音音檔:2004年星雲大師佛教歌曲發表會~台北國父紀念館音樂廳

 

像浮萍一樣的人生,就如南柯一夢

你看那富貴榮華,悲歡離合

你看那癡心迷妄,生生死死

多少歲月,多少惆悵

都不過一夢一生

像夢幻一樣的人生,夢裡還有多少夢

你看那是非成敗,榮辱得失

你看那千年悟道ーーー

Life is like a dream,

Life is like a dream…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多少歡喜,多少悲傷

都只在浮生夢中…

 

感恩讓我能完成第6篇『淺說淨土』,佛教令我的心靈更明白解脫之道,就在於身心淨化的功夫,修行歸途的願景就是《心中的淨土》,立定《丈夫志》成就願力,以悟為期莫停手!祝福智度會會友精進修行,佛道早成!互勉互勉!後會有期!

 

淺說淨土

眾生居住之娑婆世界,有煩惱汚穢,稱謂穢土;而淨土則指為清淨的地方,更指以菩提修成之清淨處所,為佛所居無量光明處所。

 

『淨』的定義有兩方面:

(一) 眾生的清淨;(二) 世界的清淨。【維摩經】卷上佛國品:『心淨土淨,娑婆即常寂光淨土,若眾生心不淨,此土即穢惡不淨。』

 

當代佛教所指的淨土,普遍所認識是說西方極樂世界之阿彌陀佛的淨土,較少人知道在佛經所提及較早期屬於東方千佛剎之【妙樂世界】-阿閦佛之妙喜淨土。於未來際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相繼出世之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下生人間成佛所稱謂的《人間淨土》。彌勒下生經云:『彌勒佛三會說法,度脫二百八十二億眾生,皆得阿羅漢果。』應說是淨土降臨到人間了。

 

依龍樹菩薩所述,十方世界皆有淨土。乃至我們現在所立足之娑婆世,亦為淨土之一。對於我們所居處所的世界,可形容為五濁惡世的穢土,按理不應該列為淨土。但由於釋迦牟尼佛示現此土,創立『佛教』,其信仰主旨就是來淨化此土,普度眾生,止惡行善,教化世人,解脫苦海。令迷妄、顛倒的眾生,從淨化思想當中覺悟,超越生死門,修行得道,早證菩提。

 

彌勒菩薩發願所成的《人間淨土》,我國唐朝玄奘三藏法師於臨終往生前向弟子及大眾辭別詞有云:『願以修福慧,迴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覩史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願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近代中國的太虛大師、虛雲老和尚皆發願往生彌勒淨土兜率內院,香港佛教界大德,法相學會羅時憲居士於1993年亦發願往生彌勒兜率內院淨土。

 

淨土不是由一位菩薩或佛來建設的,所有淨土的佛國都是由眾生與諸佛共同的功德和願力所成就,更是以佛的本願為主導,加上無量眾生功德和心願為輔佐,這樣成就淨土始有可能。

 

我們應該修持佛的慈悲智慧,皈依三寶威德,推動建設淨土思想。引用七佛通偈,了巢道林禪師回應白居易所引自【法句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淨是指自己清淨的心念,可見『淨』的思想是佛家諸宗的核心。

 

《丈 夫 志》

詞:倫參法師 / 曲:關志明

 

山色遠迎巖欲笑,世音觀透佛低眉

一番提起一番新,舊語新話通古今

箇中識得下手處,寒盡春來第一枝

精進刻苦巳兩週,光陰過隙不復留

深恭初究善心用,以悟為期莫停手

一念精進心,截斷生死流

立定丈夫志,永不受後有

 

註:1. 《丈夫志》歌詞是來自倫參法師的親筆法語記錄,2005年荃灣芙蓉山觀音岩,開山50周年紀念佛曲,曲風創作描述禪者的精進修行。

  1. 《心中的淨土》YouTube版

2016年香港佛教聯合會(九龍區)慶祝佛誕~西九龍中心

  1. Stand by me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