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24_黃家賢

後學今次在智度會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四加行」,我會在由明天開始每天分享一加行,而在最後一天作一總結。
今天先作一個提綱,在佛教中有兩個「四加行」,一個是北傳佛教法相宗 (或唯識宗) 內,五位中的加行位,即「暖、顶、忍、世第一法」,另一個是藏傳密宗的四加行,而再分為「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當中「四共加行」分別為:「人生難得、觀死無常、業及因果、輪迴過患」。而「四不共加行」由於是由密宗上師傳授的實修教法,所以在此略過不詳談。
後學是修習密宗的佛弟子,所以我會以密宗的「四共加行」為今 次討論的基礎,而又因為「四共加行」是密宗的基本教法 (即如佛陀教授的四聖諦),並無秘密性,所以可作公開討論。
這「四共加行」是有次第的修習 (即學習是有序的),應先觀「人生難得」,再而逐一加行而漸序修學,所以明天我會和大家先分享第一個加行:人生難得。
後學才疏學淺,如有任何錯漏,望請各位善知識指導。感恩各位

 

今天和大家分享「四共加行」的第一加行:人生難得。

人生難得這四個字相信所有佛弟子都聽過,但我們有否深入思維呢?
在北傳佛教,一般將人生難得再加上佛法難聞連在一起,但在密乘,我們更重點思考人生難得這命題。究竟人生有多難得呢?從人類學角度,要成為人似乎不難,因為現在人口已經超過七十億,是人類歷史上的新高,並且人口仍然在增加中。但如果從佛教角度看,要成為人就很難了,我們都知三惡道,單計算地球上所有物種 (不計植物,但包括細菌、真菌),估計超過一兆 (我相信這是靠估的),而人類只佔當中的十萬分之一 (0.001%),而如果計埋地獄道和餓鬼道的眾生,要生為人就真是難以想像的渺茫了。佛經上不是有「盲龜值浮木孔」的故事來說明人生難得嗎?
就算有幸生為人了,是否就足夠呢?密宗更進一步指出「暇滿人身」的難得,當中包括八無暇 (八種不利的因素:生在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天道、邊地 、充滿邪見處、無三寶處和聾殘闇啞。) 及十圓滿 (包括五種自圓滿和五種他圓滿) 。我們人類通常都有一種迷思,就是活在世上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當我們細心思維,就知道健全 (暇滿) 的人生有多難得。密宗有說我們人生是暇滿寶,這個寶是百千善因善緣和合而成的,既然我們如此難得的人生今已得,我們還等甚麼,應該努力精進修學,才不致辜負難得人生。
請各會友今天思維「人生難得」這一命題。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四共加行」的第二加行:觀死無常。

一早和大家談死真是不好意思,但這個是我們切身的命題,必須多加思考。
觀死無常不只是密乘的主張,更是南、北傳的共有修習,可以說是佛教的其中一個核心思想。在《四十二章經》中,佛陀曾問弟子生命有多長時間,有弟子答數日間,有弟子筨一頓飯的時間,佛陀都不滿意他們的答案,直至一位弟子答「生命在一呼一吸間」,佛陀才滿意這回答。
如果今天你出門前你家人問你今晚幾點回家,你會怎樣答?如果你朋友約你下星期甚麼時候見面吃飯,你又會怎樣答?你有否曾計劃退休後和家人去一次長途旅行?我們每天都計劃下一刻、下一天、下一年的事項,但我們有計劃過下一期生命嗎?似乎我們的智慧比佛陀時的弟子差很多,我們有多少人可以答出「生命在一呼一吸間」呢!
後學覺得整個佛教的核心就是「死前預備」,我們無人能肯定下一次呼氣後,能再吸進一口新氣,我們總是以為「還有」—— 還有另一口氣、還有另一天、還有另一年、還有另一期人生。大家可記得昨天談到的「人生難得」?如果我們連下一口氣還來不及肯定,那請問誰可以肯定下一期是「人生」呢!既然我們有那麼多不肯定,為什麼我們還不努力勤修佛法呢!我們作為佛弟子,知道佛陀的教導就是我們的明燈、我們的希望,那麼我們還等待甚麼,應當依循佛陀的教導,努力精進修學!
請各會友今天思維「觀死無常」這一命題。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四共加行」的第三加行:業及因果。

業 (karma,可分為善業、不善業及無記業)及因果 (cause & effect) 是每一個佛弟子都耳熟能詳的佛教核心思想,但我們有否細心思考過呢!
大家還記得昨天提到「觀死無常」時,既然我們都不確定何時呼出最後一口氣,那可有甚麼是有把握的?幸運的是我們作為佛弟子,應知業及因果的法則如何運作,我們想要下一期生作何趣 (六道),只要我們依靠經論上的教導而修行,可生在何趣 (應該是三善道吧!)便有希望了。
佛教有別於其他宗教就是要修行,佛弟子絕不可能只靠聽經聞法便可解脫 (除非是聲聞乘眾生)。我們要修行,無論是南傳的襌修、修止觀,還是北傳的諗佛號、拜懺,以至密宗的唸咒 、觀本尊,所有的方法都是幫助我們在最後一剎那有所選擇,給我們有機會選擇下一期的趣向,而不是只靠業力所索引。
我們今期能得人生並有幸聽聞佛法 (會友中更大部分為已皈依三寶的佛弟子),已經肯定之前曾積累大善業,所以我們更應依從七佛通戒偈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來培養定下一期生命的褔德資糧。後學覺得在七佛通戒偈中最重要的是自淨其意中的「自」,佛教是無神論的,並沒有一個審判官來斷定我們的行為,我們都要為自己的行為 (業) 負責 —— 「因果自負」。後學經常拿着這四個字來衡量自己的行為,“盡量”避免行差踏錯、管束自己的行為。
請各會友今天思維「業及因果」這一命題。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四共加行」的第四加行:輪迴過患。

之前三日的討論中,我們都圍繞在下一期生命如何能獲得人生,尤其是暇滿能聞法的人生,但這絶不是我們的究竟目標。我們的究竟目標應是脫離這「輪迴」(Samsara)。後學覺得先賢翻譯這samsara 成「輪迴」兩中文字很了不起,既有一個名詞:「輪」,亦有一個動詞:「迴」來配合,構成一幅畫面,一幅不知從那裏來、亦不知往那去、何時終結旅程的畫面。我們一期期的生命,有時輪過泥濘石路、崎嶇不平,就是我們在下三道時的寫照。亦有時有幸生於天道,就像輪過平坦康莊大道,非常舒暢、想這順路永不終結。 但佛陀告戒我們,天道眾生就是因為太幸福,所以不思修行,當天福盡便要下墜,重新經歷輪迴之苦。
眼見很多學佛人拜佛只求今期幸福生活、自己及家人平安,而另有一批更“精進”的,便希望下一期能生天道已覺修得非常成功,但這全都不究竟。
密宗很強調培養「出離心」,真心出離輪迴,拔除苦的根源,修學「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如果當下一刻無常至,我們真的能全部放下嗎?神識中沒有一念想重回娑婆世界?如果我們下一期“肯定”可往生天道,我們真的不貪戀想過無憂的天人嗎?
「一切為心做」:既然我們壓根底兒根本不想脫離六道輪迴的深淵,我們的心識自然會聽話,遵循指示令我們不能出離。所以密宗的上師要求弟子每天都要生起、憶念「出離心」,來令我們真正可以走出輪迴,究竟涅槃。
請各會友今天思維「輪迴過患」這一命題。
經過四天關於「四共加行」的分享,今日作一總結。
首先、修習四共加行主要是在思維上進行,我們應當每天憶念內容,從而燻習我們的第八識 (阿賴耶識),培養出善種子。應知道這四共加行不只是概念上的認知,而是可用在實際生活上,如「業及因果」可提醒、警惕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又如經常憶念「人生難得」又可鼓勵我們努力生活。
其次、我們應當明白四共加行是一個很重要的「前行」(preparation) 功夫,對將來修習更高階位的佛法有大幫助。在密宗,弟子們修習前行往往需要十年八載的時間 (當中包括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經過長時間修習後,經上師確認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觀修本尊法或其他如大手印、大圓滿等甚深法門,可見基礎要打得好的重要性。
第三、要對四共加行的重要性加以肯定。有一些學佛多年的佛弟子覺得這四共加行的教法是很基本的義理,產生我慢、輕視其重要性。又有一些人學密宗,就覺得上師一定要傳授一些甚深秘密法門 (唸咒、結手印、觀想等) 才算夠格,而不屑只思維一些最根本的前行。應知道佛佗初轉法輪時所宣說的四聖諦,也是基礎的教義,難道我們就輕視四聖諦嗎?
無可否認,四共加行的內容並不是密宗所獨有,而顯宗一樣有相同的義理,因為密宗是由顯宗 (大乘菩薩道) 而進化出來的,大家有著相同的基本教義並不出奇。所以無論我們是密宗或顯宗的修行人,都應當經常思維四共加行的內容,來作為我們修學佛法上的基石!
今天適逢是藏歷四月:薩嘎月 (全年最殊勝月份)的三十日,亦是釋迦牟利佛節日,作任何善惡業乘九億倍。如果可以,請持素、多持咒或佛號、多行善業及忍口業,最後迴向,隨喜大家功德。感恩各位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