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1-26_陳卓然

數月前收到林太的WhatsApp ,說希望我可以在佛智分享平台與各位會友分享學佛心得。其實本人衹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接觸到一份佛學月刊,被其內容吸引而走上學佛之路,但過程平平無奇,乏善足陳。加上本人懶惰成性,既沒有正式報讀佛學學位課程,祇參加了志蓮一個每年約二十堂每堂兩小時的讀經小組及間中聽聽講座,平時也不勤參加共修法會,祇是訂閲溫暖人間〉雜誌及上網瀏覽佛教網頁,與朋友聚會時也多數祇聆聽他們的學佛心得,希望能從中學習獲益。自己並沒有甚麼可以與別人分享。但既然林太誠意邀請,推辭不了,就祇有硬著頭皮答應,但希望能給多些時間預備。得林太慈悲答允下半年才輪到我出場。正所謂平時不用功,臨急抱佛腳。既然答應林太,就祇有將自己對佛教雜亂無章的認識整理一下,希望能從中找到足夠寫出數千字的資料。
我分享的內容會分兩部份, 第一部份主要是闡述我對淨土法門的理解。 可能受潘校長的影響,近來較多思考關於淨土法門的修習,那就讓我在各位高人面前,班門弄斧地談談我認識的淨土法門,希望各位師兄多多指正。 談到淨土法門,相信大家多數會聯想到西方淨土和人間淨土。西方淨土的修習,歷史悠久,而人間淨土的概念則近期由太虛大師開始才較受人重視。我現在就談談這兩個淨土之間的關係。
繼續第二天的分享:
西方淨土又名極樂世界,根據淨土三經之《佛說阿彌陀經》所描述,居住在這世界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而且都是諸上善人, 已達不退轉境地,完全無需憂慮會再墮落三惡道受苦。這裏的環境極之殊勝莊嚴,因此關係,古往今來有極多佛弟子都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講到求生西方淨土,當然最關注的就是怎樣才能往生。根據《佛説觀無量壽佛經》所述,欲生極樂國土者當修淨業三福,即 一 者世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 者戒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 者行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由此可見,欲求生西方淨土者,必需首先從世間善法做起,循序漸進地累積福德資糧,才能有所成就。所以經說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至於有云念佛才是往生淨土的主因,在此我將印順導師在〈念佛淺說〉中所舉出的留學喻稍為修改成移民喻,希望能説明得更加清楚。印順導師在〈念佛淺說〉中說”如美國或某國,為東方人辦了幾個學校,歡迎我們去留學,可以供給膳宿,甚至可以供給交通工具,他願意我們去,祇要我們肯去。如我們對他沒有信心,或自己不發生興趣,這當然不能去了。假使你有信有願,願意去一趟,但還缺少一件,還要彼此同意的証明文件—護照。護照簽了字,你就可坐他的飛機到那邊去。這如淨土行人,在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中,有信、有願,又加上稱念阿彌陀佛的簽字手續,自然可以達到淨土的目的地”。如果修改為用移民他國做比喻,就是說有一個多才多藝的通識專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歡迎他前往定居,但首先是需要他自己提出移民申請,並且在與移民官會面時表現出懇切的誠意,人家才會批准他移民,否則申請當然不獲批准,移民不成。修習淨土法門也一樣,假如一個行者已經積聚了足夠往生任何淨土的善根福德資糧,但沒有發願求生他響往的佛國淨土,當然不得往生,所以至心信樂地(達至一心不亂、意不顛倒的基礎)念誦阿彌陀佛聖號,就等如提出移民往極樂國土的申請,並且信、願、行都具足,往生西方淨土便不成問題,就正如要有誠意前往他國,方獲批准移民一樣。
 

現在繼續第三天的分享:
至於人間淨土,我的理解是:「在人世間實現佛教的理想」。要達到這目標,首先就要開創人間佛教,將佛陀的教導落實在現實生活中。事實上,佛陀在世時,就深入民間,透過托鉢這種生活方式,接觸民眾,將自己証悟的真理傳播出去。而且佛陀不但自己深入民間,根據《阿含經》記載,佛陀也囑附弟子們要「汝等當行人間,多所過度,多所饒益,安樂人天」(《雜阿含》1096經);「比丘們,去吧!為了大眾的善益和幸福,出於對世間的慈悲,為了人天的善益和幸福,去弘法吧。此法初善、中善、末亦善。去宣揚圓滿清淨的梵行吧」(南傳《律部》《大品》)。由此可見,佛佗的本願就是積極走入世間利益他人,以佛法來指導社會人生的各類活動。事實上,巜佛說無量壽經》已經很清楚指出這充斥著五惡、五痛、五燒眾生的娑婆世界是一個比諸佛國土更適合修行及利益眾生的地方。經云:佛言:「汝今諸天人民,及後世人,得佛經語,當熟思之,能於其中,端心正行。主上為善,率化其下,轉相敕令,各自端守。尊聖敬善,仁慈博愛。佛語教誨,無敢虧負⋯⋯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所以者何?他方佛國,為善者多,為惡者少,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唯此間多惡,無有自然,勤苦求欲,轉相欺殆,心勞形困,飲苦食毒,如是惡務」。由此可見,娑婆世界是最理想的修行地方,奈何我們現在處於末法時期,福薄障重,具有的智慧遠遠不及佛陀在世時的弟子,而且雜務纏身,很難精進修行,自己尚且難度,更遑論度化他人。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佛說阿彌陀經》裏勸導我們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在極樂世界的莊嚴殊勝環境下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聽經聞法,悟無生忍,證不退轉,然後才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滿菩提願。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地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行舉止是否符合淨業三福的要求,覺察到有違犯時立即懺悔,務求自已能淨念相繼,為往生西方淨土創造條件,一旦條件具足,再加上虔敬誠懇的念佛功夫,得生西方淨土就沒有問題了。 由此可見,提倡人間佛教與求生西方淨土完全沒有衝突,因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因是淨業三福,而淨業三福中世福部分的內容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其餘戒福和行福部分都是所有佛弟子均應奉行的行為,所以如果我們勤修淨業三福,特別是發菩提心一項,要求我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其實就是要我們淨化社會人心,創建人間淨土。因此可以説,積極參與建設人間淨土是往生西方淨土的必需條件,如果再配合修持信、願、行具足的念佛法門就具備了往生西方淨土的充足條件,兩者缺一不可。事實上,戴少中師兄就是淨土行者的典範,他一方面將修淨業三福對行者的要求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持長素、深入經藏、與同修分享讀經心得、鼓勵大家多念佛、積極參與道場的義工活動,其間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務求令活動能順利進行、圓滿完成、所有參與者都心生喜悅,心靈多一分淨化。另一方面,他每天都至心信樂地念佛(開心念佛、念佛開心),所以戴師兄已具備了往生淨土的充足條件。相信他現在正在極樂世界聽經聞法。希望他深造後回入娑婆,化諸有情。共成佛道。
繼續第四天的分享:
諸佛菩薩都是以德立名,阿彌陀有兩個意思:1.無量光;2.無量壽。我認為無量光可以代表無上智慧而無量壽代表無限的活力,這表示阿彌陀佛以無上的智慧無遠弗屆(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及無休止地度化有緣眾生,所以如果我們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要學習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精神,在極樂國土聽聞佛乘,頓開佛慧,悟無生忍之後再回入娑婆,在這五濁惡世中世世常行菩薩道,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這才是修習淨土法門的真正目的,正所謂”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以上祇是末學的一管之見,如有謬誤之處,請各位師兄多多指正。

至於念佛方法,本人每天早上靜坐時,都是以持名念佛攝心,希望能做到〈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述的都攝六根,浄念相繼。做法是這樣的:將注意力放在嘴巴上,耳朵清析地傾聼口部每一動作所發出的聲音,同時意根想著聲音的每一個字(雖然不能盡攝六根,能攝三根也不錯),但說來容易,做起來卻甚難,通常祇維持極短時間就散亂、打妄想。而且這做法還有一缺點,就是當參加靜坐共修時,通常都不可念出聲,這樣的話,耳根就不能起作用幫助攝心,對專注力頗有影響。在此有請各位師兄勿吝嗇分享能逐漸達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方法。謝謝!

 

繼續第五天的分享:
分享的第二部份是嘗試從科學角度探討因果業報的運作機制。這部份我以前已談論過,今次稍作修改後再次向各位請教,希望各位,特別是新加入群組的師兄多多指正:
整個宇宙就是一個能量場,充满著各種頻率的能量,而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時亦會發出能量,不同的念頭會發出不同頻率的能量,所發出的能量很自然地會與宇宙中相同頻率的能量感應而產生影響力,這影響力會以種子的形式儲藏在當事人的第八識中,因緣成熟時種子就起現行而成為業力,果報跟着就出現。所以每個人的際遇都是在起心動念、言行舉止時決定,這是自然規律,並沒有客觀外在的主宰,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可能這就是八識規矩頌中對第六識意識所描述的「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的道理,所以七佛通戒偈要我們"自淨其意"。另外,道家也有"天人合一"之說。儒家也極強調慎獨,勸戒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沒有人看見就可以胡作非為。其道理可能就如上所說,我們任何時刻的身口意三業都會發出能量與宇宙中相同頻率的能量互相感應而產生業力種子,對應的業報會在因緣成熟時出現,所以儒、釋、道三家都極強調我們要時刻警惕自己的行為。
另外,由於我們需要有所緣境才能啟動身口意三業,佛陀就利用經教和佛菩薩聖號来引發我們發出善念。又因各人的根性和宿業不同,所以佛陀施設了八萬四千法門供我們選擇,務求令我們於聽聞、唸誦經典和佛菩薩聖號時會與過去生曾修習過的法門互相感應而有特別殊勝的感覺,好像《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記載須菩提聽聞金剛經時的情況:"爾時須菩提,聞説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時常聽聞有人在接觸某個法門時有說不出的喜悅感覺。而當我們越專注、身心越喜悦時,所發出的能量就越集中,產生的影響力亦越大,情況就像激光和普通光線的差别一樣。佛陀的目的就是要令我們都能找到與自己相契合的法門而有所成就。例如修西方淨土法門時,如果我們能以虔敬心、懇切心依淨土經典所述修持,自然就會與虛空中代表阿彌陀佛的能量互相感應,將來所感得的正報身體與依報世界就會像淨土經典所記載的一樣莊嚴殊勝。修習其他淨土法門的情況也相同。
這也可以解釋「信則有、不信則無」的道理,如果不相信佛法,根本就不會發出與佛菩薩互相感應的能量,當然就不會感覺到佛菩薩的存在。
《雜阿含經》第七八九經云:”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我的理解是即使身處娑婆世界,祇要我們堅持學習經教,使自己對佛法的認識不停增長並依教奉行,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身口意善業所發出的能量自然會產生善果,也就是說多生多世都能投生善趣而非三惡道。聖嚴法師在《戒律學綱要》一書中也有類似的説法:祇要我們能堅守五戒並行十善,就可穩拿人天䕶照。 可惜居住在娑婆世界的行者,絶大部份還未修至心不隨境轉的境界,一旦遇到逆緣就起惡念,繼而感引相應的果報,隨時有墮落三惡道的危險。這也是我們要求生淨土的主要原因之一。
繼續第六天的分享:
換另一角度思考,我們亦可以將佛菩薩理解為宇宙中那股會與善心所相感應而產生影響力的正能量(如果生起的是煩惱心所,所發出的能量就會與宇宙中的負能量共振而感得相應的業果,這股負能量可被視為魔障而非佛菩薩),這股正能量雖然無形無相,但確實是滿虚空、遍法界、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與我們的身口意善行產生共振,這也就是為甚麼如果我們以至誠心、恭敬心祈求佛菩薩加持,加上宿業等因素因緣具足的話,往往有千處祈求千處應的效果。
話雖如此,因果業報的原理事實上是不能用語言文字準確說明的,唯有智者透過修習如實觀圓滿方能證得,所以以上祇是在世俗諦層面表述皮毛而已,離真相可能相差甚遠。寫這文章的目的,祇是希望嘗試用沒有濃厚宗教色彩或深奧的科學理論(事實上我也不懂)的語言向教外人士解釋因果業報的運作機制,希望他們較容易接受從而對佛教產生興趣,這對佛教的發展也許有點正面作用,但是如果這說法即使在世俗諦層面也說不通,甚至有違佛教的基本義理,我就不敢説了,特別是這樣理解因果業報,會否違犯瑜伽菩薩戒四重戒中之”謗菩薩藏”戒?希望各位師兄能提供意見,如確實犯錯,亦可及早懺悔。感恩!感恩!
總結:六天的分享,可以用一句話做總結,”一切唯心造!”
本人才疏學淺,對許多概念、名相等都祇是一知半解,所以拙文中一定有不少謬誤之處。希望各位師兄多多指正。謝謝!
雜阿含經差不多每篇經文結尾總是説「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其實,所有佛弟子都應如此。願大家將佛陀的教誨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