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8-23_柯碧芬

感恩智度會和Dordor 給我在此平台作分享的機會。
請大家恕我抱著戰戰兢的心情 ,在這裏開始我第一天的分享, 對我這學識淺薄 、不善辭令 、 剛開始接觸學佛的我,實是個很大的挑戰 ,不過 Dordor 說不好說” 不 “,所以我硬著頭皮 ,還望各位師兄師姐見諒 ,多多包涵
()
小妹跟隨丈夫一起工作30多年,因緣際遇下代他出席一個由行業協會主辦的文化交流團,於2014年10月前往台灣佛光山拜訪的機會。
當時工作壓力頗大,想藉此機會放鬆一下。而且台灣是我初中時期已很渴望能的去看看的地方。

因是文化交流性質,所以當時自己本著以旅遊的心情跟著各位前輩和領導一起同行可能會有點“沉悶”。在航機上,還想在香港拜了那麼多年 “神、佛、菩薩”,今次就去看看台灣 “拜神佛”的方式會不會跟香港不一樣呢 ?  好好參詳參詳。
到達佛光山後,映入眼簾的是宏偉而壯嚴的環境,心內有一股極大的震撼;不是香港廟宇的香火興旺(煙霧瀰漫)。

在第二天參觀其間,因為我感太興趣和太細心閱讀走廊牆壁上的偈語,與團隊失散了。只好自己到處尋找;後來有一位工作人員說剛有一團人去進行 “繞佛”,可能正是我的團友。她還熱心帶領我到一個樓頂 (大平台)那裡有一座巨大佛像。

她告訴我只要跟隨其他師兄師姐繞著佛像走,心口合一唸 “南無阿彌陀佛” ,心想只好照著辦,希望可以碰上團友們。

我一面繞著佛像走一面心唸 “南無阿彌陀佛” ,自己不期然的流下眼淚來。後來就是那種接近失控的泣哭,到今天我還未能明白自己如何可以在一個陌生地方和眾目暌暌之情況下出現了如此失控的行為(太失禮)。但當時並沒有感到尷尬或不好意思,反而整個人都相當平靜,腦海內一片空白,只是淚流如柱。(以往自己哭泣時,情緒總是非常激動及心跳快速),就像行走在一片無盡的光地並充滿了溫暖。

直至有師姐過來輕輕拍喚我,我才反應過來,有種被在夢中喚醒的感覺。原來自己不自覺地已走到那座大佛像的腳下並抬頭仰望著衪良久(整個場地只有我和她),回過神來時已是感到被滿滿的祥和安全感包圍著,那種感覺如在母親的懷中溫柔地被抱著!! 無憂無懼的享受著那股祥和感及有種被明白的釋懷覺….(那種感覺非筆墨能形容),至今也沒有再遇到這種安全無憂的感覺。
今天分享至此,南無阿彌陀佛

()
三天的行程瞬間就過去了。回港後,我繼續營營役役多年不變的生活,但我還是經常想起那次在佛光山“繞佛”的感覺  站立在那座大佛像腳下仰望著衪時候的那股祥和安全感。

猶記得有一次回娘家探望母親時,還偷偷的拉著她要求她擁抱我,希望能再次享受到那股祥和安全感,老人家當時還很擔心我有不如意事 不斷叮嚀我:凡事看輕些,無論什麼事也要讓她知道。我想她永遠也不會知道我當時是如何渴望能再次享受那股祥和安全感 !

因為學生手册宗教那項,母親都是填上”佛教”。 從孩提時候只見父母親 每月的初二、十六日、每逢時節跟隨着鄰居的老人家們 總是整天忙這忙那地準備“衣紙”和豐富菜餚到各處廟宇拜祭神明, 菩薩,或是在家中祭祀祖先 被我認定了是佛教行為 。

小學我是進了一所基督教學校 ,開始接觸聖經, 覺得 聖經故事 比起其他科目 更有趣味。 後來,還有一個短時間每當家中老人家和母親 焚香拜祭之時我總和他們對唸着 主禱文。

在九年免費教育的派位制度下,初中我被編派到一所天主教中學,手册上仍是要按母親大人的吩咐,自己在學生資料內填上”佛教”是我的宗教。可能這就是引發那位宗教科老師(修女)的好奇心,才給我参加教堂的義工組,又不斷推薦我出席校內、外的彌撒活動的原因 。

中三那年通過了修女的甄選考試 我將會被安排在下一個學年進行洗禮儀式,可奠定我是天主教徒的身份及作好進入服務教堂事工的必需條件.

但我一直還是隱瞞著父母親不知如何告訴他們, 因為我知道父母親們是沒可能同意 亦不會作出任何妥協,最有可能是會讓我轉換學校。我那惶恐擔憂的心情至今沒法忘記, 晚上無法入眠( 極有可能在那段時間造成了我日後那雙黑眼圈的原因 )。

正當我有了待開學進行了洗禮儀式後,再找個合適的機會告知父母的打算. 卻在那個暑假的某個傍晚我和弟弟陪同母親到街上拜 “盂蘭” , 正當我和弟弟一面玩耍一面興奮地在焚化衣紙的時候 卻被學校那位修女碰巧遇見了;當時我 尷尬 得想在地上鑽個洞躲進去。當然,開學後再也没勇氣去見修女和出席一切教堂的活動 . 最後也不知用了個什麼理由懇求母親給我 出信向學校要求轉學科 以避開再碰見那位修女  , 給我的天主教路畫上一個句號 .
愉快校園生活轉眼便過去了。 開始踏入社會工作,跟一般的年青人一樣為自己的事業尋找路向,為生活忙忙碌碌 ; 漸漸我亦把信仰放在一旁。甚至當時我把很多社會上的不公平事認為是必經路, 自己亦有很多跌跌碰碰的際遇,當時曾認為尋求/祈求神佛只是迷信的行為,凡事都是應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和渡過。

直至婚後, 夫家每月的初二‧十六‧年內的時節總是整天忙著祈褔、祭祖等。丈夫告訴我因為奶奶是虔誠佛教徒(後來才明白這些只是一種民間信仰/ 習俗)。順利成章我亦每每積極參與各項祭祀的活動, 當時我只視為是我家家務的一環,好讓自己心安理得; 並沒有認為/珍惜到可以化為心靈上的修行,是可影響到個人性格、行為。

直至到我第一次參訪佛光山有了很新的體會,從佛教的角度來理解, 原來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 「人間佛教,佛教人間」 在基本邏輯上,便需要先去知道關於佛陀的理念。這樣我便開始了我有 “學佛學” 的動力,有興趣尋找究竟佛教或佛學是什麼呢? 首先有幸認識我可以加入智度會,參加由他們邀請不同派別的法師/ 居士/ 教授/ 博士/大德舉辨的公開講座。

在網上尋閱 佛陀的歷史事跡、佛教的歷史及故事。看懂了的便好好先反思一下自己
的所作所為 (有趣的是找出不少是因果關係), 佛學中的『因果輪迴』也都在日常生活中一一地顯應上,謂「種如是因,感如是果」。

看不懂的便覺很沉納悶。何解呢? 因為自己才疏學淺不夠知識去明白當中的奧妙/道理, 我仍有很多學習及進步的空間。

在佛光山的旅程中隨了得到那份祥和安全感 (至今仍沒有再遇到這感覺)外,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是星雲大師說的偈語『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我希望用這『三好』為我學佛的基礎 及可以自如發心的在生活中實踐。

()
佛法基礎如是做人的根本 ; 我可理解唯:佛教世間行的十善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绮語、不貪欲、不嗔恚、不邪見)乃做人的三好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既然我信因果,即應有因緣(因由來緣) , 那我本初做人就是要懷有慈悲溫柔心 ,方能有正知正覺的生活行為 ; 依”三好” 努力身行善事,口出善言,心存善念 鍛鍊修持餘生。

要能事事處處做到三好。首先得從我那固執心(而從來是完美主義者的我)開始學/做起,就應先學懂 / 做到 “放下”, 要放下就得做 取 捨 。

在法國有一家報紙進行了一項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一次的題目是問: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救出一幅畫,那麼你救哪一幅?許多人都說要救達芬奇 的傳世之作《蒙娜麗莎》。法國的著名作家貝爾特回答:“他會要救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因為他懂得捨得,知道《蒙娜麗莎》放在大堂中央,還有特別保安措施,可能拿不出來自己還可能被困在裡面,所以他選擇了拿最近出口的畫 , 這才可以確保能救出一幅畫。

簡單的一句 “有捨才有得”包含了人生中,處世的智慧與道理。因為:豁達的人,懂得超脫;真情的人,懂得奉獻;幸福的人,懂得放下;
智慧的人,懂得得與失。
人生,在尋找得的時,總要付出些代價。

如果能正確地認識(接受)得與失,人就會在得到的同時,懂得必然的失落;也會在失落的同時,懂得如何從失落中找回自我。

人生的幸福是放下該放棄的,執着應執著的 。
()
我想: 學佛是要令人可以「離苦得樂」,到底那些事是「苦」?那些事是「樂」?
如何是可以「離苦得樂」?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不如意的事 總是令我不快樂,不快樂的由來不外乎是 : 身體(不適)的痛苦 ,情緒上的困擾,情感上的挫折,結果上的落差;大多控制於“得失成敗”上。

但從2012年開始,我因為高爾夫球手、網球肘及頸關節退化,至今患有筋膜炎及兩組椎間盤凸出。這幾年我身體上不斷的痛楚感不單令我生活中的活動能力有一定性的障礙, 更大的影響是我個人情緒上的困擾。這當然令我不快樂 , 歡喜和自在就變得越來越陌生。

今天 , 我能肯定這些歷練 / 磨練一定是我以前不注重自我健康的 “果”; 我願意這些經驗可成為我日後作某些事的 “因”。

我是個平凡的普通人,我當然希望自己能生活得快樂。

如我學佛後,可以做到真正認為阿彌陀佛是最重要的,改變自我心靈的 品質(潛伏的心態) 其他的事情就變得沒有什麽價值(不重要)了,即使是受到冤枉和委屈,也就不必要很勉強地去“忍辱” 、學習如何與病痛共存。讓不快樂裡添加入學佛的快樂 (放下/自在) 。這就比較不會影響我的快樂 (歡喜、自在) 來源的基礎。

“到底是什麽讓我們痛苦?”

“它到底有什麽價值?值得我們去追求又為它痛苦?”

“它和往生西方到底有什麽關系?”

如果想一想,覺得它沒有什麽價值,和往生凈土也沒有多大關系,自然就會看開、放下。

我的價值觀改變了,就認為“心情”比什麽重要的東西更重要多了!一個人若是常常氣呼呼的,或緊繃著臉,那也沒有用啊!

()
當我做這週分享時,令我回憶起很多往事 , 很多刻意或無意間已被遺忘的經歷;經過這兩年的學佛改變了我對生命與生活的價值觀,打開自我觀照的啟思,見到自己的固執/執著,明白多點慈悲多點福該,實踐行事是給自我菩提添養分。這分享的過程讓我知道自己夠竟放下了多少
未敢說自身有很大的改變,還是在很稚嫰層面大膽的和大家分享,希望沒有 “悶”著大家。

我頗喜歡的小故事🏻分享 :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裡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總结我的分享🏻 :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時光
勿總記掛生活中的不愉快
記憶是可以有選擇的
它的好壞是由自己來決定
可以是暴風驟雨的漫漫長夜
也可以是陽光明媚的一天
可以是墮入地獄的夾道
也可能是通往鋪滿蓮花的淨土
我想修正自己的心態
先要修正自己的記憶
勿執著於過去的遺憾
勿牽掛未來的擔憂
只要活好當下

分享至此,南無阿彌陀佛